(1)確定合理的拆除順序。對于群體工程的拆除,可根據風向和周邊的環境,制定可行的拆除方案,確定合理的拆除順序,從而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。
(2)清除建筑物表面長期吸附的灰塵。拆除之前,先將建筑物內外表面長期吸附的灰塵和樓地面的塵土用水清理干凈,減少拆除時附在建筑物表面的灰塵飛揚。
(3)密閉或圍護施工。在拆除建筑物前沿工地四周設置連續封閉圍擋,以減少粉塵向外擴散,圍擋應根據地質、氣象、材料等進行設計計算。市區主要路段的圍擋高度一般應不低于2.5m。一般路段應高于1.8m。在局部爆破法施工時可以將爆破部位嚴密配重封蓋,一則可以避免建筑碎料隨處飛揚傷人;二則可以控制粉塵擴散。在建筑物整體定向爆破拆除時,整個建筑物外圍可采用彩色編織布進行封閉圍裹,將揚塵包裹在倒塌的廢墟中。
(4)濕法防塵。這是一項簡便、經濟、有效的防塵措施。粉塵遇水后很容易吸收、凝聚、增重,這樣可大大減少粉塵的產生及擴散。在實際工程拆除前,可對拆除的建筑物事前進行淋水,也可以在粉塵揚起的瞬間,及時用消防車降塵處理。定時對施工現場進行霧化噴淋灑水,凈化施工現場空氣環境,也是很多工地常常采用的辦法。
(5)避開大風天氣施工。在大風天氣施工,不僅會產生較多的粉塵,也會把粉塵污染的范圍擴大,應避開大風天氣施工或大風天氣停止施工。一般來說,風速四級以上天氣應停止易產生揚塵的作業。
(6)加強運輸道路和運輸道路的管理。硬化拆除區域的運輸道路,須安排專人灑水打掃;對運輸車輛進場出場進行“洗腳”,并封蓋運輸,避免沿途遺灑、飄散載運物,避免車輪帶泥行駛。
(7)加強施工場地和周圍環境空氣質量的監測。在拆除場地范圍內和場外設立空氣質量監測點,監控施工區域和周邊的空氣質量,發現問題,對癥下藥,確保環保達標。
(8)個人和環境防護。這是一項輔助性的措施。通常是在采用其他措施的基礎上,對從事粉塵作業的人員通過各種防護用品(如口罩、防塵口罩、防塵面具、防塵頭盔等),進一步防止粉塵的吸入,減少粉塵對人體的危害;對周邊的環境和生態也可采取覆蓋等措施進行短期保護。